Tuesday 3 November 2020

换个新的做法吧!(刊登于《孩子》杂志159期 教总出版 2020年10月发行)




近年来,各媒体都在推广自闭症和其他特殊群体,大众对自闭症等特殊人士已不再感到陌生,对他们的认识也逐渐提升。

部分人士对这个群体也表示关心,也想伸出援手。

通常,大家只想到以捐款的方式来表示关怀。其实,除了捐款之外,他们更需要大众的支援和接纳。

因此,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来表达对特殊人士的支持和接纳,如:

Sunday 23 August 2020

面对特殊人士时,我们可以怎么做?




刊登于《孩子》杂志158期 教总出版( 2020年7月发行)标题:他的障碍只是某个特征,不是全部




有一次在超市排队付钱时,看见隔我两排有个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也在排队付钱。

这个小男孩看上去有七、八岁,衣着整齐。他不停地喃喃自语,有时候大声,有时候小声。他会突然间哈哈笑起来,也会不时举起手在眼前摇晃。

他的妈妈则紧握他的另一只手,一直提醒他安静。

他的行为举止与自闭儿颇为相似,也难免引起旁人的注意。


善意微笑,就已足够

就在这个时候,排在这对母子前面的一个妈妈微笑着和小男孩的妈妈打招呼,还和她说起话来。接着,这个妈妈和小男孩打招呼,还叫身边的小女孩挥手,跟小男孩说“哈罗”。小男孩听见了,突然停下他不断摇晃的手,也一边挥手,一边说“哈罗”。

这个妈妈和小女孩善意的举动,来得正是时候,帮助原本担心孩子会打扰到四周人的这个母亲化解了尴尬。

有些人遇见特殊人士的时候,因不知该如何反应,所以会不知所措,或是假装看不见。当孩子注视着特殊人士时,担心孩子的注视会令对方觉得尴尬,所以阻止孩子继续观看。




Tuesday 4 August 2020

互动游戏(一):吹泡泡



进行互动游戏的重点是通过有趣的活动,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产生内在动机。动机推动孩子去思考及计划如何反应,然后主动与人沟通,并运用表情、眼神、声音和肢体动作来回应,或解决问题。整个过程由孩子主导(进行孩子喜欢的活动,没有指示孩子如何回应),成人是跟随者




互动游戏 (一):吹泡泡 

用具/教材:吹泡泡用具 

建议步骤 

Tuesday 16 June 2020

接纳与信任,更胜怜悯之心 (刊登于《孩子》杂志157期 教总出版 2020年4月发行)








每当有人问起我的工作时,我发现大部份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对特殊孩子产生怜悯之心,同时也对他们的父母深表同情。

他们的反应并不难理解。因为“缺陷”或“残疾”已变成了特殊孩子的标签,也导致特殊人士难以像一般人般生活和工作。

这种想法,让许多人觉得特殊人士低人一等。

Monday 10 February 2020

在肯定中, 能力绽放光彩!(刊登于《孩子》杂志156期 教总出版 2020年1月发行)





铭铭是一个有听觉障碍的小弟弟,也是我的手语老师。

那年,我还是个高中生,我们每天乘搭同一辆巴士上学放学。

有一次放学后,我看见他站在马路对面看着我。他并没有越过马路,反而隔着马路与我“对话”起来。我们用手语一来一往地互相回应,很是有趣!虽然我所知的手语有限,但他一点也不嫌弃。

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手语让人与人之间多了一种沟通方式。纵使隔了一段距离,纵使彼此听不见对方,但只要能看到对方,一样可以流畅地沟通。


我与铭铭的不同,并没有造成互动上的困扰,只要我们接纳差异,反而能够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