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孩子》杂志150期 教总出版(2019年1月发行)
当孩子被诊断为特殊孩子时,很多父母都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到底该怎么做?往后漫长的岁月里,该如何与孩子一同走下去?
特殊孩子的父母,意味着将踏上有别于一般家庭的教养之路。
应对有办法
初始阶段,父母可以怎么做?
1. 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孩子是否面对障碍?家长需要通过精神科医师或临床心理医师来诊断。确诊后,父母可根据孩子的问题,寻求相关专业人士的协助。
由于多数特殊孩子很难单靠一种领域的治疗和辅助来提升或改善他们的能力,所以需要多管齐下,让他们同时得到各方专业人士的协助。例如:早期疗育课程(课程范围包括沟通表达、社交能力、认知理解、精细动作、大肌肉、游戏等训练)、语言治疗、职能治疗、物理治疗、饮食控制、行为和情绪管理。
2. 父母需参与训练,辅助孩子
除了送孩子去早疗中心上课、接受训练或治疗之外,父母也必须安排时间与孩子共处、训练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家人,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里接触最多、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因此父母需学习如何与自己的特殊孩子相处。
每一种类型的特殊孩子都有其特征,而同类型的特殊孩子所面对的障碍、困难、特性也有所不同,因此父母该用什么心态去解读孩子的行为,用怎样的态度和原则去应对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影响亲子关系。亲子关系良好,有助于促进孩子学习的动力。
有些家庭的经济许可,有能力聘请家教,或让孩子上全日制课程。但除了上课,父母还有和孩子在一起相处的日常时间。
面对语言能力有限的孩子时,该如何与他沟通呢?当孩子出现状况或行为问题时,该如何应对和处理呢?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学习的技巧。
特殊孩子需要密集的训练。治疗师虽能通过他们的知识与经验来评估或分析孩子的能力、为孩子设定学习目标、运用各种技巧来引导孩子,但他们很难给予孩子密集的训练。因此,父母必须在家加强训练。
除了学习,孩子也需要游戏和互动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他喜欢的活动,纵使此活动让人感觉有点怪异,也无所谓。渐渐地,孩子会知道爸爸妈妈明白他的感受,这也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
3. 为孩子设定学习目标
理想的学习目标,是结合专业人士的知识和经验,以及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再根据孩子的程度,一起为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和范围。
设定的学习目标必须是精确(specific)、可以量化(measurable)和具有时限(time-limited)的目标。
如要训练孩子穿套头衣服,先把步骤细分(第一,找到领口标签;第二,把上衣的背面放在腿上;第三,右手伸入和穿出右袖;第四,左手伸入和穿出左袖;第五,把头套入领口,然后从领口伸出;第六,整理下摆)。
接着,才订下目标,例如:8个星期后,可以自行完成第一至第四个步骤。
4. 参与父母互助团体/接受心理咨询
在教养特殊孩子的过程里,无论在哪一个阶段,父母都会面对不同的压力,以及复杂且负面的情绪。
父母的情绪影响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悲观的父母,由于缺乏积极的态度,也会用负面的心态看待孩子的问题和行为,导致他们难以接纳孩子的“特殊”之处。
所以当孩子出现“偏差”行为时,父母就会无法理解,也容易生气,结果以打或骂的方式来应对,或是抱着消极的态度,对孩子缺乏关心,导致与孩子渐行渐远,关系不进则退。
因此,参与一些父母互助团体,与面对同样困难的父母互相交流、鼓励、支持与分享,有助于纾解负面情绪,也可以吸取其他父母的经验,少走弯路。
另外,也鼓励父母坦开胸怀,接受心理咨询,这能让父母以正面的态度去面对孩子与生活。
5. 自我提升,不断学习
增强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本身对孩子的了解,如此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
通过阅读了解特殊孩子的特征和行为,能让父母更加理解孩子所面对的障碍和困难,进而谅解孩子的行为,提高他们对孩子的接纳程度。
了解一般孩子的成长过程,能够提升父母对孩子能力及发展的观察力。为孩子设定了学习目标时,家长的概念和方向便会更清晰。
此外,父母也需要了解各种引导特殊孩子的介入方法,这有助于父母在训练孩子时,选择适合孩子的介入方法,也可帮助父母提升技巧。
拥有特殊孩子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有勇于面对,才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继续前进。
与此同时,家长也会发现这条路并不孤单,只要愿意面对,身边随时会有相同机遇的父母及相关专业人士给予支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