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遇见一些家长,对家里的特殊孩子的语言和沟通问题感到懊恼。
当孩子未发声时,希望他可以发音;当孩子终于开口发音了,希望他可以说出词语和句子。接着,希望他们可以利用语言来与人沟通和表达。
总之,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每一个阶段都面对不同的挑战。尽管如此,积极引导和训练都是无可避免的。
一步一步学,急不得
有时候,虽然付出了努力来训练孩子,可是到后来发现还是有其他问题出现。
有些孩子只会模仿发音,并不会利用语言来与人沟通;
有些孩子为了得到某样东西,才会开口说话,在其余的时间缺乏与人有进一步的交流和分享。
有一些孩子虽然可以很流利地说话,可是对于脸部表情、肢体语言、情绪、感受缺乏理解,所以言行举止令人感觉少了同理心和情感;
有些孩子说话不会分辨场合,有时候会令人觉得他很无理或不识趣……
结果,在社交和沟通上,依旧面对了困难。
是的,我们往往只把焦点放在说话上,而忘了如何让孩子一步一步来学。
孩子在还未开口说话前,必须具备一些社交与沟通的基础能力,包括孩子是否会注意看对方、会指出或展示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对他人做出反应。
同时,孩子是否可以看向别人所指或展示的物件、留意别人所看的物件或主动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物品。
在游戏中互动
然而,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必须依照他们的特性与兴趣来引导,通过互动游戏帮助他们把基础建立起来。
另外,与孩子互动并没有特定的训练方式。如果依照一定模式来引导的话,那只是把孩子和自己设在框框内,不但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能力和感受,也很难把“玩“的魅力引发出来,互动的效果与素质也大受影响。
在此,与大家分享几个互动的例子。
1. 喜欢自我旋转的孩子
当我们看到孩子在原地自我旋转时,不妨拉起孩子的双手和他一边旋转,一边唱儿歌。若孩子已熟悉玩法或可以预计接下来的动作后,可以作一些小小的变化,例如改变旋转的速度,时快时慢的速度会使到互动更有趣。
2. 喜欢来回跑动的孩子
当孩子在室内来回跑动时,我们也可以跟随他一起跑动。来回重复了一阵子后,我们可以突然停下来,或许孩子会好奇为何我们停下来而看着我们。
或者,也可以挡在孩子的前面,不让孩子过去。若孩子还是往我们前面走来,也可以乘机抱着孩子。
无论何时何地,当孩子有留意到我们的时候,就马上用夸张的声音和表情回应,表示我们很高兴他看着我们。
3. 喜欢深层压力感的孩子
用大毛巾或被单把孩子包裹起来,然后来回推动被包裹起来的孩子。我们也可以依照孩子所接受的刺激程度来调整推动的速度。
为了增加互动,每一次还未推动孩子时,可以先数或和孩子一起数,“一、二、三”后才开始推动孩子。
除此之外,抱着孩子一起在软垫上翻滚也是另外一种玩的方式。
通过互动游戏,孩子不但学习用各种方式(眼神、脸部表情、声音、语言、手势或动作)主动沟通或给予回应,也在学习感受和认识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好时,他也开始可以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情绪,而渐渐发展出同理心。
另外,你也会发现当孩子与你沟通时,不止是为了要满足自己的一些要求或有事求助于你,他也开始会和你分享自己有兴趣的玩具或活动、当下的感受和情绪。甚至也会去关注他人有兴趣的事情或听别人的分享。
就地取此,随机应变
除此之外,在持续不断的互动里,如果加入适时的变化,会使到互动更有趣或更具挑战性。
当孩子面对挑战时,为了和你继续互动,他会开始去思考如何跨越挑战,然后以声音、语言、动作、手势等方式表达出来。
渐渐地,社交与沟通的基础能力就在互动之中不知不觉建立起来了。
玩或互动,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了解孩子的喜好,随时就地取材,随机应变,才是引导孩子互动的关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