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3 July 2015

特殊宝贝上小学 家长常犯迷思

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执意要让自己的特殊宝宝到主流学校上课的家长。经过了解后,发现家长有这种心态都是有原因的。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上学读书和写字。也有一些家长担心如果小孩没有上小学,就会被人认为他很差或有问题,遭人排挤、歧视,甚至无法主流社会生存有家长认为送孩子小学,能够通过和同侪一起学习,慢慢学会与人互动模仿、自动学习等。 

家长的关心、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让特殊宝宝上小学就真的能减低他们的担忧和达到他们所期待的效果吗? 




迷思:小孩没有上主流小学就会让别人以为孩子很差或有问题 


国内的主流学校注重学术成绩,其中有许多小学每个班级的人数都介于40至50人之间。在这种学习环境下,老师是否有时间针对特殊小孩的能力和需要准备适当的学习内容与指导,是家长应当慎重思考的问题。毕竟,不是每个特殊儿童都能适应主流小学长时间与紧凑的学习步伐,以及应付繁重的课业。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孩子是否有特殊需要,让孩子在适合的环境健康成长才是家长选择学校的首要考量点。没有让小孩去小学,并不意味孩子很差或能力不足,而是这个学习地方无法让孩子健康地学习和发展。所以,以上主流小学与否界定一个小孩的能力是表面且过于简化的评量。而把没有上主流小学的孩子标签为很差或有问题,更是狭隘的思维。 

因此,当你决定小孩上小学时,请先问自己,这是你仔细考虑过孩子的能力和需要所做出的决定,还是因为孩子到了入学年龄而必须上小学?当你觉得小孩不上小学会遭受歧视、丢脸或难堪时,请想想是你被社会规范所局限,还是你对小孩所面对的障碍还不够了解? 

若是经过深入的思考,发现孩子并不适合到小学学习,家长就应根据孩子的需要与能力,选择适合的学习场所,并且相信自己的选择。  

面对外人的眼光,家长要以自信和平常心视之。面对自己内心的期待和挣扎,家长记得要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孩子的优点,接纳孩子的障碍,并安排适当的学习。 


迷思:如果没有接受主流教育,未来就很难融入社会,遭社会排斥 


到主流学校上课就能融入社会,不会被人排斥和遭到歧视吗?这只不过是自我安慰的想法。因为就算在主流学校,若没有充分理解和接纳特殊儿童环境,特殊小孩也同样会被人排斥;若没有适当的引导,他们很可能仍然面对社交问题。 

“他不会做功课“他怪怪的“跟他在一起不好玩,就算是小学生,孩子们都能够发现特殊小孩的不同之处。而特殊小孩本身也同样会察觉自己的与别人不一样:学习慢、没有朋友、被同学欺负。所以,避免特殊需要的孩子遭受排斥与歧视,并不是上主流还是非主流学校,而是融合教育的实效以及高度理解与尊重他们的社会环境。 

所谓融合教育仅仅是让特殊小孩与其他儿童在同一个空间上课,而是制造一个学习环境让有和没有特殊需要的小孩一同学习老师将依据学生的能力调整学习内容及指导方式,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所获。问题是,国内的主流学校都有做到这一点吗? 

或许家长该思考的不是孩子如何不被排斥,而是如何获得尊重、平等与接纳。随着特殊需要人口日渐增加,尤其是自闭症人数(根据美国CDC的统计,自闭儿童与一般儿童的人口比例为1:68),特殊人士已渐渐成为为数不少的群体。近年来,更有自闭症人士自称“神经系统多元化(neurodiversity)“群体,拒绝被视为不正常,极力争取社会的尊重与平等的对待。 

或许,你认为这是不现实的理想。但若身为特殊儿童的家长及工作者都不怀抱理想去努力,试问还有谁会为此发声?


迷思:上了小学,孩子就会受到同侪的刺激,自然学会与人互动、沟通、模仿、学习等 


无可否认,有些特殊需要的儿童上了小学后,能够与其他儿童一起学习,并且交到朋友,但是父母也不要因此而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能够和同侪一起学习,因为每个孩子的能力和条件都不一样。 

许家长要先想想这些问题:孩子会不会观察别人的指示和说话?他的专注力和模仿力如何,可以持续多久?思考力、想像力与理解力如何?情绪是否稳定?有没有攻击性或干扰性行为? 

特殊孩子能够学习多少,往往取决于个人的能力以及学校是否有针对孩子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学习有社交障碍的孩子不会因为上了小学而自然学会与人互动;学习缓慢的儿童也不会因为学校丰富的学习内容以及大量的功课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他们都需要适当的引导、符合能力的学习内容,以及接纳他们的校长、老师、同学与其他家长,从而建立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相关文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